教宗方济各将于10月31日牧灵访问瑞典,与信义会一同参加宗教改革开启5百周年纪念。教宗在出访前接受了瑞典耶稣会《信号》期刊与耶稣会《公教文明》期刊的访谈。他强调,“天主教公教”与“宗派”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汇。教宗认为信义会有两项传统值得学习,那就是改革与圣经。他解释说,“马丁‧路德在教会的艰难时刻最初提出的是改革,期望给错综复杂的局势开一剂解药。在于将天主圣言交托在子民的手中方面,马丁‧路德有很大的贡献”。

教宗表示他这次前去瑞典与信义会团体相聚,是为了“接近”他们。教宗说:“我期待并盼望更接近我的弟兄姐妹们。接近对众人有益,距离却使我们生病。当我们彼此疏远时,我们就会自我封闭,变得孤立,无法彼此相遇,任由恐惧占据我们的心。我们必须学习超越自己,好能与他人相遇。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基督徒也会罹患分裂之病。我希望踏出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接近我在瑞典的弟兄姐妹们。”

贝尔格里奥教宗17岁时便开始接触信义会信徒,之后与他们不断交流,建立起友谊关系。教宗认为信义会有两项传统值得学习,那就是改革与圣经。他解释说,“马丁‧路德在教会的艰难时刻最初提出的是改革,期望给错综复杂的局势开一剂解药。随后,由于政治形势等因素,他的改革之举最终酿成分裂的局面,没能将整个教会推上改革的进程。事实上,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教会始终在革新”。在信义会的圣经传统方面,教宗指出,“在于将天主圣言交托在子民的手中方面,马丁‧路德有很大的贡献”。

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也曾于1989年牧灵访问瑞典,促进天主教与信义会的合一。教宗方济各表明,“神学家显然还得继续对话及研究问题”。尽管困难重重,天主教与信义会“已达成一份关于成义教义的重要大公文件,这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信友们则要热忱地“共同祈祷,从事慈悲善工,一起援助病人、穷人和服刑人”,因为“合作是最崇高且有效的对话形式”。教宗提醒说,“我们要携手合作,不分宗派。我们必须立下明确的准则:在教会领域内劝人改教是项罪行。这会使教会变成一个组织。彼此交谈、同声祈祷、携手合作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教宗由此提及“流血的大公运动”。他说:“当基督徒受迫害、被杀害,只因为他们是基督徒,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信义会信徒、加尔文派信徒、圣公会信徒、天主教徒,或是东正教徒。流血的大公运动确实存在。”举例而言,在希特勒执政时期,德国汉堡有三位基督徒因为教授要理而先后上断头台。前两位是天主教徒,第三位是信义会牧师,他们三人的鲜血相混合。为他们推动列品案的神父认为,不能只将两位天主教徒册封为真福,却遗漏信义会信徒,因为他们的鲜血已经融合为一。

教宗这次也将探望瑞典人数稀少的天主教团体。教宗谈论他们的情况说:“他们和睦共处,人人都能活出各自的信仰,表达各自的见证,秉持开放且大公的精神生活。天主教公教徒不能同时又是某宗派信徒,我们必须与他人同在。‘天主教公教’与‘宗派’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汇。”

教宗坦言,他本来不打算在这次访问中为天主教徒主持弥撒,只专注于大公合一的见证。然而,教宗是“天主教羊群的牧人”,他省思了自己的角色,考虑到许多天主教徒将从其它北欧国家前来参加教宗的活动。于是,他回应了天主教团体的殷切请求,决定延长这次访问,在瑞典多停留一天主持弥撒。教宗强调,“我不愿意在大公会晤的同一天和同一个地点主持弥撒,以免混淆计划”。

教宗最后鼓励所有基督徒“并肩前行,切莫固执己见,因为在僵硬的观点中不会有改革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梵蒂冈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