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再看冯应京天主实义序: “是书也,历引吾六经之语,以证其实,而深诋谭空之误,以西政西,以中化中。……语学,则归于为仁,而始于去欲,时亦或有吾国之素所未闻,而所尝闻而未用力者,十居九矣。” 利玛窦神父既然研读四书五经,自然深明以下讲孝道之义的话:“孝子之事其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殁则丧,丧毕则禄。”(礼记祭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利玛窦与儒学 Ⅱ
利玛窦与儒学 Ⅰ
“利玛窦与儒学”,应从两方面来谈,第一、儒学对利玛窦神父的影响。第二、利玛窦神父对儒学的贡献。但不论从那一方面谈“利玛窦与儒学”的问题,我们须先了解一下儒学大概的含义。 儒家包括的范围很广,不单经学和理学是儒学,而且我国的文史和政论也脱不开儒学。因为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便成为我国人文思想的主流。
依纳爵灵修与佛教的交叉路
由耶稣会狄艾瑞神父编辑的新选集《朝圣者与圣人》今年三月底才在菲律宾上市,首刷旋即销售一空,这本书主要是探讨依纳爵灵修与佛教的交集。书中包含了10位作者的文章,其中九人都是耶稣会士,他们对神学、佛学及其他亚洲宗教都有丰富的经验。 狄艾瑞神父在书中引言写说,基督徒祈祷有一个悠久的传统,主要是促进觉察天主的临在、养成正念及对默想的操练。他还提及了圣安东尼、艾瓦格略隐修士、神学家艾克哈特、熙笃会隐修士牟敦,这些人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都是确实落实并积极度一个时时省察生活的人物。 依纳爵灵修的核心是在万事万物中”发现天主”。每日省察训练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中养成一个暂停的习惯,好去审视自己,并期待在那里发现天主。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多位作者都指出了圣依纳爵与佛陀之间的异同,耶稣会士梅洛尼神父比较了这两位的人生,并讨论了佛教与依纳爵灵修的契合点与分歧点,这有助两者间持续对话。另一位作者耶稣会士皮耶瑞思神父则强调佛陀与圣依纳爵如何在”透过自我否定达到自我实现”中找到中庸之道。还有一位耶稣会神父阿马拉杜斯将焦点放在正念与无我这些佛教与依纳爵灵修的基本原则上。这本书唯一的平信徒作者惠塔克则探讨在依纳爵神操与上座部佛教传统上默想的伦理意涵。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心放在佛教的禅修传统上。欧汉龙神父借着情境化的禅修及渴望学习东方传统的西方神操,促进宗教之间的对话。梅洛尼神父则回顾呈现在传统中的十一个关键元素,然后透过十世纪中国一位和尚廓庵所绘的十牛图,点出在寻牛过程中从拨草寻牛、得牛、牧牛到入鄽垂手等不同的境界,作为寻求明路的隐喻。另外两位耶稣会神父巴恩斯与萨米则探讨了禅修与神操之间的动能。 另外,日本神父门脇佳吉的《禅宗与圣经》一书中将禅宗公案与神操避静并列的四篇文章也收录其中。此外,赛纳科神父分享了他过去三十年亲身参与佛教禅修与神操的经验,并描述了如何将坐禅融入依纳爵避静中。还有耶稣会的库斯马诺神父也评论了鲁本哈比托的《禅修与神操》一书中的二十七条直接引文。 这本选集的结尾是皮耶瑞斯神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将记忆力与认知认定为一种特别的正念活动,这在佛法与基督教经文中都非常相似。
教宗接见泰国各宗教领袖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2日下午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会晤了泰国18位宗教领袖,其中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以及包括东正教领导人在内的各基督信仰教会代表,1500位学术界人士也在场。朱拉隆功大学是泰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以朱拉隆功国王的名字命名,王室成员都是在这里完成学业。
漠视足以诱发敌意
“这次又是来过什么节?”桃园机场的海关人员笑着对我说:“澳门假期真多,好羡慕耶。” 澳门作为近代远东首个天主教教区,受过葡萄牙殖民洗礼,回归后澳门的公众假期倒是面面俱到,复活节、清明节、佛诞节、圣诞节应有尽有。人们说,这是“和谐澳门”又一铁证。
教宗:教会始终在革新
教宗方济各将于10月31日牧灵访问瑞典,与信义会一同参加宗教改革开启5百周年纪念。教宗在出访前接受了瑞典耶稣会《信号》期刊与耶稣会《公教文明》期刊的访谈。他强调,“天主教公教”与“宗派”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汇。教宗认为信义会有两项传统值得学习,那就是改革与圣经。他解释说,“马丁‧路德在教会的艰难时刻最初提出的是改革,期望给错综复杂的局势开一剂解药。在于将天主圣言交托在子民的手中方面,马丁‧路德有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