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普世性使徒优先

缅甸:动荡已多年,来日须太平

“一个孩子仰望夜空,不确定那道光是引路的星辰或是又一次的空袭。”耶稣会难民服务处以及亚太区联会移民与难民网络于2025年2月缅甸军事政变满4周年之际,写下了在缅甸动荡的局势中,人民所经历的各种艰辛,尤其儿童及青年失去受教的机会和未来,呼吁国际社会的关注及支持。种种提醒言犹在耳, 3月28日一场7.7级的大地震,又为缅甸再添更多的苦难。一起来回顾这篇文章,更加认识缅甸的处境,也为缅甸深切祈祷!

途经“美丽境地”:在地创生经验谈

耶稣会使命伙伴玛莉·皮涅达是哥伦比亚纳里尼奥大学的农学家,她参与耶稣会哥伦比亚会省,在文化及天然资源丰沛的纳里尼奥省,推动有关经济转型、生态农业、性别平等与自治,还有文化与地区影响力的“美丽境地”(Suyusama)计画。她看到原本遭到暴力威胁,经济及安全蒙受影响的家乡,因为这个计画所带来的转变。她更贴近农村的现实,也体悟必须谦卑地陪伴那些为我们日日守护共同家园的人们。

潜移默化带来改变的耶稣会使命

萝玛·沙姆沙德是耶稣会士在巴基斯坦的使命伙伴,在一个偶然的相遇后,她进入耶稣会工作,参与了耶稣会的使命及教育工作。她亲眼看到这份使命为学生,进而为她自己的生命所带来的转变。她因而明白真正的圆满不仅来自个人成就,也来自促成他人生命的改变。儿时就读耶稣会所办幼儿园的她,感觉自己仿佛兜了一大圈后,带着自己的专业再度回到原点服务。一起来聆听她的见证分享。

献上果实、感谢天主与土地

耶稣会位于澳洲南部七山的葡萄园及酒窖,近来为今年第一批的收成举行颂谢礼。这个传统由已故的若翰・梅修士发起,他是耶稣会当地有史以来服务最久的酿酒师。祝福仪式上,他们感谢了创造一切的天主,也感谢收成、感谢曾经呵护这片大地的原住民,还有感谢孕育酿酒果实的土壤,以及珍贵的水资源。

用爱守护,行动不止:耶稣会儿少保护宣讲志工队培训圆满结业

一群满怀热忱的志工,在耶稣会儿少保护办公室主任李骅神父的带领下,从 2024 年 3 月到 2025 年 2 月,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培训旅程。他们不仅学习理论,更亲自设计适合不同受众的宣讲内容,让知识能够真正转化为行动。培训最后在避静中画下句点,而志工的承诺与使命才刚开始,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一年所学,继续在教会的场域努力,为更多儿少带来安全与温暖。

耶稣会“亲手送暖”行动: 汇聚爱心、共织冬日温暖

在耶稣会中华省热爱艺术与手作的杜嘉豪终身修士抛砖引玉下,资源开发室从去年底展开的“亲手送暖”系列活动,最终在农历春节前给街友的送暖中,画下圆满句点。从杜修士亲手编织的毛帽、围巾与披肩开始,资发室募集了许多跨年龄、跨宗教恩人的手作品或材料,之后将这点滴汇聚的爱心,一一传递给年长的耶稣会士、护理之家住民、街友,以及照顾长者的杜华基金会,期待这些长者不只身体温暖,内心也能感受天主的临在,还有众人的爱及关怀。

让隐身社会角落的工作者被看见

由耕莘文教基金会、贫穷学习行动联盟 (以下称穷学盟) 、基督生活团、Magis 青年中心,携手举办的贫穷议题系列讲座第二场“为社会默默贡献却未曾被看见的工作者”,2025年1月18日在耕莘文教院一楼大礼堂举行。会中邀请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五角拌与人生百味等组织的代表,分别介绍外籍渔工、拾荒者与无家者的劳动生态,以及他们从当中看见的贫穷样貌,这同时也让人看见他们隐身于角落、为台湾社会默默工作的贡献。

一位年迈耶稣会士的梦想

早在《愿祢受赞颂》通谕发布之前,耶稣会已故若望.苏雷特神父在世时,已是灵性环保人士 (spiritual environmentalist)。直至晚年,他仍继续为耶稣会美东会省每月着手书写一篇生态反思的文章。在教宗一再疾呼“照顾我们的共同家园”之际,耶稣会社会正义及生态秘书处特别把苏雷特神父于2013年2月发表的经典文章再次刊出,借此提醒,我们的命运和地球息息相关,若少了地球这个根基,不从更广泛的背景来着手,任一社会正义议题皆无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