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一起规划未来,1534年 彻底奉献 一五三三年,巴黎国会颁布,只需两人作证指控,路德派信徒便要接受审问、定罪并处以火刑。随后的一五三四年,亦在凶兆下展开:法国国会禁止对圣经作任何新的法文翻译,并通过了一条要彻底铲除异端,全面捉拿异端分子的新法令。 就是在这种气氛下,依纳爵带伯多禄‧法伯尔做神操,希望借此巩固他与法伯尔之间的关系。法伯尔是团体中第一个接受神操的成员,并在几个月后,领了圣秩圣事,在一五三四年七月二十二日举行首祭。稍后,其他所有成员都个别做了神操。这次神操不是引导他们皈依,而是选择或确认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每个同伴在开始做神操之前,对自己的未来都已经有了想法。 正如依纳爵在薄薄的《神操》里,第五条凡例中所说的: “奉行神操的人,如果开始便以慷慨的心胸, 将全部意愿和自主奉献给自己的造物主, 听凭祂随意处理他和他所有的一切,为能最好地侍奉祂, 这样一定为他很有益处” (《神操通俗译本》,侯景文译,#5)。 古往今来,许多宗教人士都遵行了这建议,但谁会比这个团体更认真呢?他们成了依纳爵测试他技巧的实验品,目的是为栽培一个人发挥他的最大潜能回应天主的宠召。六个同道一个接一个,做了神操。为了这次神操,其中五人离开了住所,搬到一间小房子,专注祈祷,克己守斋,长期禁食。依纳爵常常探望他们,以作跟进。鲍巴第拉是唯一一个留在学院里,在自己房间做神操的人。 家事 一五三五年三月十四日,依纳爵获颁文科硕士学位,这是为了社交上的便利,而不是因为野心或虚荣心。他被收录为潘普洛纳教区神学系的依纳爵‧罗耀拉硕士。依纳爵多年没与家人联络,一五三二年六月大概为了回复他哥哥的一封信,他尝试解释他的经历:“你说你很高兴,因为看来我在沉默良久之后,再给你写信。请不要惊讶。一个受了重伤的人开始使用一种药膏,在疗程中改用另一种药膏,最后又用另一种。同样,在我的情况,起初用一种药膏是必须的,然后是另一种,最后又是另一种”。他写这封信是为警惕迷恋世俗事务,醉心于社会成就的家人,是为让他们品尝一下灵性的事,向他们传达做有永恒价值的事的重要性。对依纳爵而言,血缘关系不再重要了,他放开怀抱,迎纳众生。纵使他们是罪人都是一样,只要他们承认。他关注他们的永恒归宿,认为他们自己更当时刻关注。 做什么呢? 一五三四年夏天,这群挚友围在依纳爵身边,从容不迫,认真地仔细考量和商讨未来。他们不急于做任何决定,因为其中一些人将要开始读神学。不论未来会怎样,眼下他们专注于特定几点:他们选择过实贫生活,预示了为过这种生活方式,他们需要放弃一切;助人是他们的使徒工作,但不收酬报;一旦完成学业,贫穷的生活方式,会更彻底。 他们选择过独身的守贞生活。他们绝对不是忧郁的苦行生,而是基督喜乐和忠诚的追随者。这位基督是他们通过神操认识的,并想在耶路撒冷追随祂的芳踪。他们每一个都应承参与这次朝圣,这个承诺成了把他们彼此连在一起最明显、最具体的环。至于应该如何进行,他们之间当然有不同意见,但他们草拟了一个行动计划。他们会继续各自的神学课程,然后在一五三七年,离开巴黎到威尼斯。到时,也许他们需要用一年时间等候乘船往圣地的机会。但是,如果去耶路撒冷的门不向他们打开,他们会把自己交给教宗,任他安排。如果他们成功抵达耶稣的故乡,到时他们会再作决定是否永远留在那里,或全体折返。如果他们选择归来,他们会接受教宗的任何指派。 大概就是这个对未来的展望,把他们组成一个团体,也是第一次各成员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在团体手中。耶路撒冷是目的地,另一个选择是罗马,但是罗马仅仅是依纳爵梦想的替代品,他没有意图去征服基督宗教的首府。 如同他对摩尔人所作的一样, 依纳爵将疆绳放松, 因为他知道“有一位”正在指引他的脚步。 反省: 神操的目的是发展每个人的无限潜能去回应天主的宠召。 你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吗?天主可怎样利用你的潜能呢?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独行 依纳爵‧罗耀拉 XXXIV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独行 依纳爵‧罗耀拉 XXXIII
第三十三章:巴黎的七位朋友,1533年 雷奈士 成功吸引更多同伴入伍,对依纳爵来说,都比劝服伯多禄‧法伯尔和方济各‧沙勿略来得容易。雷奈士和撒尔墨龙都年少有为;雷奈士二十一岁,撒尔墨龙十八岁。两人是要好的朋友,有上进心,同是来自西班牙的阿尔卡拉。他们听闻依纳爵的事蹟,所以渴望见见他。天公造美,雷奈士一到达他打算在巴黎下榻的地方,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依纳爵。单是这次依纳爵教他在巴黎居住要注意的事项,雷奈士已非常受用。雷奈士很快便走熟了去依纳爵住所的路,并参加他们的主日聚会。一五三二年十月,雷奈士从阿尔卡拉拿到了硕士学位。他聪明伶俐,擅长辩论,博学多才,个子矮小,身体孱弱,眼大有神;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统,虔诚、纯洁、温顺。 撒尔墨龙和鲍巴第拉 雷奈士形影不离的朋友撒尔墨龙是西班牙托莱多人,是个率直、快乐、开朗豪爽的年轻人。他有天生的惊人记忆力,习惯将他在阿尔卡拉学得的希腊和拉丁诗人作品,一字不漏的背诵。依纳爵分别与雷奈士和撒尔墨龙交往,因此,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意向,最后才知悉大家投身于同一事业。几乎在同一时期,亚朗索,后称鲍巴第拉,来到巴黎。他来自古卡斯蒂利亚,确切地说,是来自鲍巴第拉小镇;是个感情丰富、直言不讳的急性子。他在阿尔卡拉获得了学士学位,在华雅多烈获得了另一个学位。他来巴黎,一方面因为受巴黎教授的名气吸引,另一方面他渴望能精通助他打好神学基础的语言。他去见依纳爵,因为他听说依纳爵帮助学生,而依纳爵亦确实给他找到了工作,但同时,依纳爵提醒他,要留意他专程来听的巴黎教授们的学说的正统性。之后,鲍巴第拉决定在道明会和方济会读神学,同时亦加入了依纳爵的团体。 劳德理格 葡萄牙人西满‧劳德理格,获葡萄牙国王若望三世颁发奖学金,自一五二六年,便开始在圣巴尔伯学院生活。一五二九年初,他搬来与依纳爵同住,但在一五三三年以前,他没跟依纳爵谈及灵性的事。一五七七年,在他的老年,他写了篇有关自己在巴黎生活的赏心文章。他说自己主动接触依纳爵,因为他被这位年长学生的圣洁吸引。“他决定与依纳爵分享自己的一些渴望,与他交心”,不久,他便作出追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决定。这改变在他的葡萄牙同胞当中,引起一阵惊愕,也同样令法伯尔和沙勿略感到惊愕。 同一个梦想 他们现在共有七人,彼此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但每人下的决心竟然都是一样,那就是,去耶路撒冷圣地,并一生在那里为世人的得救而服务,或如雷奈士后来说的:“追随依纳爵的培育”。培育指的无非是依纳爵的生活方式,或依纳爵的教导,虽然两者仍未有清楚定义,也不在教会的结构之内。这个引人注目的团体成为在各方面都相似的实体,他们年龄相若,文化背景相似,而最特别的,是理想相同。因着共同的理念及彼此的友情,亲密的联系产生了。这一切在依纳爵的房间开始。后来,每个人的房间都成了他们所有人的房间。在某些下午,他们会带同食物,在其中一个房间里聚会倾谈,编织梦想。 依纳爵不是战略家,也不是强悍的领袖;而是个旅伴兼向导,发挥着一种坚定、祥和和可信赖的权威和影响力。他使每个人都听到天主对他们的个人召叫。奇妙的是,他们听到的召叫与依纳爵自己多年前听到的完全一样,谁会料到连想在耶稣生活过的地方,开始他们的新生活,这个细节大家都相似。 七位贫穷的基督徒就要开始他们的探索之旅, 七人中没有一人是司铎,每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每人都是自由地去决志,去弃绝一切, 因为每人都只有一个决定,那就是献身服务他人。 这是一个无私的理想,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实形式。 眼下重要的事,是每人都要向在未来发生的一切,保持完全开放的态度。 外面的世界 一五三三年发生了连串事件,即使依纳爵在《自传》中只字不提,但因为它们的历史价值,也当述及。最小的是一五三三年三月十三日,依纳爵获得了文科学位,即他可以在巴黎和世界各地教书的执照。这肯定带给他一些满足感,特别当他记起阿尔卡拉和萨拉曼卡两地,因为他没有学历证明,而禁止他跟别人谈论天主。现在他可以教书了!这一年在欧洲发生的事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再娶安妮‧博林,而导致英国和罗马教廷之间千年的关系破裂。巴黎再次爆发瘟疫;基督新教渗入大学,各院系就新教义争持激烈。 反省: 谁帮助你听到天主,对你的个人召叫呢?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
向中国介绍“太阳中心说”的第一人:出入清宫的法国耶稣会士
早在康熙晚年,因喜爱西方珐琅工艺,马国贤、倪天爵等人就被召进宫传授。1716年马国贤在信中写道:“皇上被我们欧洲的珐琅所折服,希望其皇家作坊引入这一工艺……如今令郎世宁和我在釉面上画图,我们两人如囚徒般被日夜关在皇家作坊,周围是一群贪污腐败之徒,我们声称不懂这门艺术而拒绝他们的要求。”法国耶稣会士与意大利传教士对中方要求的态度不一样,他们采取了与清朝合作的态度,以便进一步扩大法国耶稣会士的影响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独行 依纳爵‧罗耀拉 XXXII
第三十二章:新同伴,1529年 邂逅 依纳爵的生命充满影响深远的邂逅,他似乎是个对最后结果很有把握的人,他向四周撒网,不知何时收获,也不会因为没有收获而气馁。在众多不期而遇当中,有两位非常突出。被圣巴尔伯学院取录之后,他与两位同学,伯多禄‧法伯尔和方济各‧沙勿略同住一个房间。他们两人不久便拿到了学位。耶稣会第一粒饱满的种子始于这房间里的交谈。
静宜沈拉蒙校牧忆赖甘霖神父
我第一次到访台湾是一场与赖甘霖神父的因缘际会。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西方各国驻华使馆纷纷从北京撤离。当时的我在西安当老师,却也不得进入首都,唯一的出路就是与香港交接的边界。当时的香港耶稣会对我非常关照,引导我到台北“会见赖甘霖神父与其他西班牙耶稣会士”,就这样,我与甘霖神父及沈起元神父结缘。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独行 依纳爵‧罗耀拉 XXXI
第三十一章:属灵对话的艺术 助人皈依 表面上,依纳爵接近人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他不懂任何演讲技巧,一开始谈话,便直指要点,话语中没有当时学术界盛行的矫揉造作。皈依是依纳爵自己的经验,他明白若要人投降,舍弃自己,必先要令他信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他跟人交谈,不怕开门见山,将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说穿。
罗德伟神父分享在加拿大的生活
我第一次以耶稣会士身份来到台湾是在 2015 年。学了两年中文后,我被派往台南,在耶稣圣心堂服务一年了。在台南快结束的时候,省会长请我分辨我想学什么。在这段分辨的过程中,我必须确定耶稣会中华省和台湾教会的需要,以及我的优势和兴趣,然后决定学习哪个科目,以便利用我的优势和能力来满足这些需要。最后我决定学习教会法,然后被派遣去加拿大上研究所。
Alone and on Foot 踽踽独行 依纳爵‧罗耀拉 XXX
第三十章:在巴黎读书行事,1528-34年 依纳爵跳舞 依纳爵可以做体力要求不高,不像徒步从巴黎走到卢昂那样惊人的壮举,下面的小插曲揭示他复杂个性的另一面。由于过分拘谨,这个故事在一五七二年,初版官方传记中被删除了,兼一直被遗忘,到一九六五年才被纳入。
永怀朱恩荣神父
“永远的青年导师”耶稣会朱恩荣神父离开我们了! 朱恩荣神父一生致力于青年工作,担任过基督生活团服务中心主任、天主教大专同学会副总辅导,多次举办基督生活营、信仰生活月,加强学员的灵修生活,并陪伴他们就学、就业,甚至辅导他们走入婚姻,建立家庭,给予他们许多协助,影响了许多当代海内外的青年朋友。 朱神父努力实践耶稣会的名言“Men for others.”,他积极主动,开朗热忱,他的弟兄、耶稣会穆宏志神父说,大家都记得他这几十年在风雨中充满活力的生命,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完全奉献给天主及祂神国的永恒风范,与多产又丰硕的使徒果实。
在陶匠的手中──高金声神父
我安贫乐道 我的家庭曾过著困难的生活,常要努力保持收支平衡,实在是挣扎求生。我的父母工作非常努力,但为了给我们吃的,送我们上学,还是要经常向亲友借钱。那样的生活虽然不算艰苦,但是绝不舒适。然而那是丰富的生活,因为充满了意义。我的父母教给了我们贫乏的价值,在我们的缺乏中,我们整个家庭学会了满足于所拥有的,并在简朴中充满喜乐。 面对我们的需要,我们彼此扶持,更信赖天主的照顾。
圣依纳爵封圣400周年纪念
天主教耶稣会 中华省 Society of Jesus, Chinese Province · 圣依纳爵封圣400周年纪念 今天(三月12日)是圣依纳爵与圣方济各.沙勿略封圣400周年纪念,圣依纳爵是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圣依纳爵是怎样一个人。
范庆灵┃雅鲁伯月过后的回顾整理与分享
大家还记得耶稣会的雅鲁伯月吗? 没关系!这边帮你简介一下~ 中华省所安排的雅鲁伯月的内容大致上如下: 个人圣召故事的分享、司铎省召的意义、耶稣会前辈司铎的经验分享、对司铎职的神学反省、耶稣会内的司铎圣召、对雅鲁伯月的评估,最后以八天神操避静来整合一个月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