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未分类

教会与媒体┃台天主教媒体代表首次聚首讨论,经费不足碍发展

台湾天主教媒体代表首次举办共融座谈会,讨论面对资讯科技软硬件日愈翻新,对业界造成极大财务负担的压力,但仍不断开拓网络电视台等发展机会,期盼信徒能够踊跃捐赠,帮助教会媒体宣扬主的福音。 座谈会于三月四日在天主教《亚洲真理电台》台湾台的大楼举行,由台湾台主任钟玛窦主持,在九十分钟里,七个媒体和教会社团代表和辅导神长们听到了媒体人心声,主要困难就是在科技日愈更新,媒体业者财力不足下愈难生存,若只依赖听众捐款难以生存,甚至只有被淘汰。 《天主教周报》总编辑萧羡一指出,这家台北总教区的报纸在广告和订户不停地增加后已经开始赚钱,不再是“赔钱货”,只是周报同仁都还在使用旧式电脑和程式,急需主管当局全力支助,加速改进软硬件设备,配合市场需求,受到更多读者喜爱。 《天主教之声》传播协会理事长黄金瑜指出,去年底与中华电信签约,“喜讯─天主教之声”在今年元旦正式开播。这节目是他们与《光启社》、《真理电台》和博爱基金会等单位合作进行。据合约规定,《天主教之声》每年须缴交新台币一百二十万元的使用费,若收听会员登记人数超过二千人,就可免费使用,惟目前会员不到一百人。 《光启社》社长庄丽红则表示,已经开始提供大陆媒体的节目服务与合作,期盼这些合作,能够提供更多富有人生积极勉励的意义节目供大陆观众。 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主任黄兆明主教致词时指出,有次搭乘高铁时除了两位高龄妇女高声交谈,其他乘客都低着头静悄悄地看手机讯息,可见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力。 这位花莲教区主教期勉教会媒体人要重视科技的快速变化,在台湾佛教和基督教都有自己的电视台,而天主教会却还未有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努力,早日使目前开始的网络电视有更多有益的节目。 《天亚社中文网》、博爱基金会、全国传教协会和台北传协会都派代表列席,也都报告在财务上的沉重负担。这些媒体和机构代表都认为,因欧洲受到金融海啸影响,加上教友流失众多,捐款大量减少,对亚洲教会赞助也随之缩减,台湾教会媒体必须鼓励本地教友慷慨赞助和参与订阅。 没有与会的一些台湾教友对本地天主教媒体都展示不同程度的支持,但认为要集更多人的力量来协助教会在社会传播上的工作。不过,对于教会媒体的最新发展,却又不完全清楚。 新竹教区“至洁老友”团友谢多明我向天亚社表示,他是世新大学校友,基于所学是新闻专业,故一直关切天主教媒体发展,不仅订阅还常捐款赞助。 高雄教区中华神修小会终身奉献会员刘文义目前也有订阅天主教刊物。他认为,若有天主教电视台则教友们应长期捐助来支持,因电视业营运费用太大。 台北总教区基督活力运动成员刘庆蜀指出,她有长期订阅周报,也常购买圣物来支持教会发展,但在向他人推广时总是常碰壁。她指出,天主教会要设立电视台,在财务上是艰难之路途,但迟早都要落实,还是需要神长和教友继续共同努力来实现。 至于最近的中华电信MOD平台,即《天主教之声》的网络电视,这几位教友都表示毫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登记,期盼相关组织能到各教堂解说。 本文转载自天亚社中文网  

【活出信仰】苦难耶稣像出游杂感

每年四旬期一开始,澳门总有“苦难善耶稣”(葡语 Bom Jesus dos Passos,又称“大耶稣”)圣像出游。今年母亲的背部痛得很,陪她针炙而未能全程参加,只是在末段(圣老楞佐堂至圣奥斯定堂)才能赶上。 当我去到圣老楞佐堂时,苦难耶稣像已越过圣堂走在前面,庞大的队伍跟在后面,是主教神父等神职人员、协助搀扶圣像的工作人员、旗帜手、辅祭等人,之后是警察银乐队,紧随的是虔敬的教友,两旁还有不少维持秩序的警察、放下生意一旁的老板店员、还有看热闹的游客、爱拍照的龙友等,我站在圣堂的楼梯上观看,望向通往西湾的卑弟巷,密密麻麻的人潮看不到龙尾,耳边传来的是警察的哀乐、与信友整齐一致的颂祷声,没有叫喧、没有嘈吵杂声,整个气氛是庄严神圣的,因为── 一个义人为我们背起了十字架! 我挤身在游行队伍里面,那个人的背影让我目不转睛,脑袋里问题不断浮现: 祢的十字架有多重?祢的伤有多痛?祢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思绪一下涌向二千多年前,若我是当年的民众,我会用什么态度面对?会跑上前帮一把?会为祂抹泪抹伤?还是会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不敢吭声?远远躲在一旁偷看吗?抑或像很多人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的附和,高喊: 钉祂在十字架上! 队伍缓慢地往前行,期间有停留不动,教友以外文呼喊著,我并不清楚说的是什么,后来查看资料,才得知是在整条游行路线设有七处,穿着白衣,扮演圣妇韦洛尼加的少女,高声向着群众,以拉丁语朗唱哀歌一段:“你们所有路过的人啊,请细心观看,有谁的痛苦像我所受的一样”(哀歌1:11);她同时向路人展示手拿印有耶稣脸容的白巾,所有参加游行的教友均以拉丁语回应唱出:“Parce Domine, parce populo tuo, ne in aeternum irascaris nobis”意即“上主,请宽恕你的百姓,不要永远恼恨我们。”接着由领祷的司铎诵唸祷文,教友则以葡语答唱:“Senhor Deus, misericordia” 意即“主,天主,求祢怜恕。”整齐的祷声不断廻荡著,直达天际,只为我们每天大大小小的罪过忏悔-思想的、行为的: “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 我们鱼贯进入圣奥斯定堂里,随着司铎的葡文讲道、祈祷及整个礼仪结束后,所有教友均可上前亲吻“大耶稣”,以及走向平时不能接近的祭坛后方──那里有十字架上的耶稣、下方的玛利亚、若望及妇女。近距离看见这些巨大的圣像,实在震憾,“大耶稣”神情严肃,脚上的伤痕已干涸;十字架上的祂则双目向下望,脸容是安详的;十字架下方的他们,哀伤得不能言语,大概已被淘空! 祢无罪,却勇敢地接受审判、忍受所有加绪身体心灵的痛苦,背着刑具走了长长的一段路,面对无礼辱骂嘲笑的群众,不哼一声,只为赎我们的罪过,甚至为我们请求主的寛恕;祢身上的钉痕,不也是我们无情地一下一下地打入的吗? 为义人死,是罕有的事,为善人或许有敢死的; 但是,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 这证明了天主怎样爱我们。 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 四旬期的禁食、悔改、克己、补赎是一个口号吗?我们又能回报什么? 作者:小鱼儿 本文转载自天亚社 ※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来信吿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延伸阅读  ◎【会士剪影】傲气背后的朱恩荣神父(一) ◎【马年贺岁】耶稣会的春节祝福──会长篇 ◎【会士剪影】沉思的教育家

【将临期专题】将临期第四主日

圣母领报 【福音:路一26-38】 那时候,26 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27 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28 天使进去向她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29 她却因这话惊惶不安,便思虑这样的请安有什么意思。30 天使对她说:“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31 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32 他将是伟大的,并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他。33 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34 玛利亚便向天使说:“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35 天使答复她说:“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36 且看,你的亲戚依撒伯尔,她虽在老年,却怀了男胎,本月已六个月了,她原是素称不生育的,37 因为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38 玛利亚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天使便离开她去了。 【经文脉络】 随着将临期第四主日的到来,耶稣圣诞的脚步临近了,感恩礼中的经文也完全以将诞生的婴孩为中心。这个主日信友们一起聆听路加叙述“圣母领报”(或“天使报喜”)的故事。这是一篇基督徒十分熟悉的经文,我们先按照经文的结构顺序略加解释,再提出一些反省。 故事以天使出现揭开序幕,由天使离去作为结束,其中的内容是天使和玛利亚之间的对话。借着玛利亚所提出的问题,这段对话被分成两段,重点当然是天使对玛利亚的答复,其中说出这个预许的儿子的独特之处。 天使显现 路加首先提供了一个不十分精确的时间资讯“到了第六个月”,使这一段故事和前面预报若翰降生的故事连结在一起。说明这是一个发生于依撒伯尔怀孕第六个月时的事件:加俾额尔天使奉天主差遣来到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纳匝肋”(参阅:若一19),拜访一位名叫玛利亚的童贞女。 “童贞女”的意思是指一位已届适婚年龄,但尚未结婚的少女,按当时犹太情况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岁之间。她已和若瑟订了婚约,只是尚未在一起生活(路一 34)。根据当时之犹太习俗,男女双方在订定婚约之后一年左右,才举行婚礼,然后才住在一起生活(参阅:玛一18-24)。若瑟出自达味家族,确保了由玛利亚生下的婴儿是出自于君王性的世家(路一32-33)。 “天主子”:耶稣的“头衔” 天主的使者以人的方式拜访玛利亚,他对玛利亚的问候语,显示出玛利亚是特别被召选的一位:天主赏给她特别丰满的恩宠,并且常常和她同在。玛利亚的反应,凸显了这个问候的特殊性,并且继续将读者的注意力导引至天使接下来所做的解释。 天使首先安抚惊惶不安的玛利亚,指出她得到了天主特别的喜爱。接着,采用旧约中常见的许诺方式告诉玛利亚:她将怀孕生子(创十六11;民十三3;依七14),并且要给祂取名为“耶稣、祂将是伟大的,并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这里说新生的婴儿将被称为是“天主子”,意思就如同以色列君王在登基之时所得到的“头衔”(咏二7),也如同祂将得到“达味的御座”。 这位将诞生的婴孩将是以色列永远的君王,这一点不但符合当时以色列人对默西亚期待,同时也是自耶稣复活后,初期教会的信仰;当然教会的信仰更超越了犹太传统信仰的范围,宣称耶稣不但是以色列的君王,更是普世的君王。 “天主子”:耶稣的“身分” 玛利亚基于自己尚未完婚的事实所提出的问题,使天使有机会进一步宣报:这个婴孩的诞生来自于圣神的能力(参阅:玛一20),“要诞生的圣者”是“天主的儿子”。在这里“天主子”并非只是耶稣的一个“头衔”,而是指出祂和天主之间的特殊关系,祂的真实“身分”。 最后,天使主动提出一个记号(和路一18中匝加利亚要求一个征兆不同),指出依撒伯尔超乎寻常的怀孕事实,也同样基于天主的权能,并强调:“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 玛利亚:信者的模范 “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玛利亚的答复,表现出她是一切信者的模范。一切蒙召为主以及为圣言服务的先知,都应有这样的态度。至于天使所宣报的这个许诺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实现,则未报导出来。路加最后提到天使离去,强化了整个故事的“真实性”。 文学性的分析 这一段经文在文学形式上和“预报若翰诞生”的故事(路一5-25)十分相似,反映了初期教会以历史故事的形式进行宣讲福音的工作。天使所宣报的讯息中,将初期教会宣讲有关“天主子”的二个主要教导:“职务性的头衔”与“身分来源的头衔”,借着玛利亚所提出的问题,相当巧妙地联结在一起。 【综合反省】 路加运用了传统中蒐集到的材料,叙述耶稣的诞生是圣神大能的结果,并且指出:玛利亚之子就是天主之子。然而,由新约的整体观点来看,耶稣从永远就是天主之子,在创世之前便生自于父,而并非在生于玛利亚之后才成为天主之子。 借着这个“圣母领报”的故事,路加希望德敖斐罗和今日的读者确信,教会关于耶稣是“天主子”的宣讲,是正确无误的,读者应该以玛利亚为模范,以信德接受“天主圣言”。 基督徒在历史中不但继续传播了这个福音喜讯,而且也把这个故事按字面的意义了解为一个“历史事件”,并且随着时间不断地增添,丰富了教会生活。历史中出现了许多以“圣母领报”为主题的杰出画作,教会也因此特别订定了“天使报喜节”(圣诞节前九个月)。当然这一切的目的并不在于使信仰通俗化,而是期望借着这 个生动的叙述邀请基督徒,在朝拜中不断默想人们永远无法完全明白的“天主子降生成人”的救恩奥秘。 本文转载自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来信吿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延伸阅读  ◎【社会文萃】向人介绍我们的天父又有何尴尬呢 ◎【将临期专题】礼仪年中的将临期 ◎【少儿天地】上主喜欢你

【将临期专题】将临期第三主日

洗者若翰的见证 【福音:若一6-8、19-28】 6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来的,名叫若翰。7这人来,是为作证,为给光作证,为使众人藉他而信。8他不是那光,祇是为给那光作证。 19这是若翰所作的见证:当时,犹太人从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谁?”20他明明承认,并没有否认;他明认说:“我不是默西亚。”21他们又问他说:“那么你是谁?你是厄里亚吗?”他说:“我不是。”“你是那位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22于是他们问他说:“你究竟是谁?好叫我们给那派遣我们来的人一个答复。关于你自己,你说什么呢?”23他说:“我是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修直上主的道路罢!正如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 24被派遣来的有些是法利塞人。25他们又问他说:“你既不是默西亚,又不是厄里亚,也不是那位先知,那么,你为什么施洗呢?” 26若翰答复他们说:“我以水施洗,你们中间站着一位,是你们所不认识的;27他在我以后来,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28这些事发生于约但河对岸的伯达尼,若翰施洗的地方。 喜乐主日 将临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礼仪充满“欢乐”的气氛,从进堂咏开始,这个礼仪主题就清楚的被表达出来:“你们应在主内常常欢乐,我再说一次,你们应当欢乐,因为主临近了。”主礼神父所穿着的礼服,也由象征严肃补赎精神的紫色祭披,转换为预示圣诞欢乐的粉红色祭披。随着这个主日,将临期渐渐近入第二个阶段,礼仪重心由劝告基督徒警醒不寐、等待人子从天上再度降来,转为欢欣准备迎接耶稣诞生于历史之中。教会习惯上称这个主日为“喜乐主日”。 主日福音 这个主日的福音仍是以洗者若翰为主角。由于马尔谷福音相关的资料太少,因此信友们在弥撒中一起聆听若望福音第一章6-8节以及19-28节两段关于洗者若翰的报导。和上个主日的福音(谷一1-8)相比较,若望福音中,若翰自称他就是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若一23),前来为默西亚预备道路,这位默西亚不只是“在我以后要来”(谷一7),而是已经来到,祂是“你们中间站着的一位,是你们所不认识的”(若一26)。 为“一切人”的见证(若一6-8) 若望福音和对观福音一样,在报导耶稣在历史中公开出现之前,先叙述了若翰的工作。若望福音在序言中先综合了若翰的宣讲:他被派遣来“为给光(耶稣)作证”,为把“众人”引入信仰。若望福音的作者认为,信仰永远是以耶稣为对象,但却是建筑在一个见证的基础上,在这段经文中是指若翰为在他之后要来的那一位所作的见证。若望福音中洗者若翰的见证的特点是,它不只是针对以色列人,而是为了“众人”,意思是为了一切人。福音作者认为洗者若翰的见证超越历史时空的限制,永远具有效力。 若翰的见证 “这是若翰所做的见证”(若一19)这一句话清楚表明了若一19-28的经文意义。这段经文采取对话的形式,包含五个问题和五个答复;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若翰身分的“审问”(19-23),其次是询问他所施行的洗礼的意义。 对若翰的身分审问 若翰的见证是指向信仰的,而且具有效力的。由于他是在耶路撒冷派来的代表,亦即“司祭和肋未人”的面前作证,所以这是一个正式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见证。从一开始,犹太人就是若翰的对手,拒绝他也不相信耶稣,他们如同一个“司法单位”来到若翰面前,提出问题审问他。福音中首先以三个否定性的答案,说明若翰郑重地否认三个不适于他身分的诉求:他既非来自达味家族的君王性默西亚、亦非厄里亚、也不是那位先知。在犹太传统思想中,厄里亚(拉三1、23)和那位先知(申十八15、18)都被理解为带来默西亚性救援的人物。 若翰的见证反映出很深的基督信仰的影响。历史中的洗者若翰可能真的在其宣讲审判与救援的使命中,把自己理解为是厄里亚再现(谷一6;玛十一11),他引用依四十3的经文称自己是“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若一23)。 若翰的洗礼 在若望福音中,法利塞人一直是耶稣主要的对手,在宗教问题上他们是有竞争能力的。但福音的内容所反应的大概并非若翰当时的情形,而是主历70年以后的情况。在那一年,罗马军队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法利塞人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犹太宗教团体,因而成为重建以及延续犹太宗教命脉的主要力量。他们质问若翰为什么施洗,其问题本身默认了默西亚性的意义(若一25)。若翰的回答中,没有提到人们所期待的“圣神的洗礼”(参阅:若一33),因此,若翰的洗礼显示出只是 “水洗”,而且若翰也因此而闻名于当时。 若翰的见证指出,应该“被期待的那一位”已经来到人们中间了,但犹太人却不认识祂。这一句关于默西亚信仰的言论,含有一个恫吓的意味,指出当时的犹太人都是盲目的。而若翰表明自己完全不能和“在他以后来的那一位”相提并论,连替祂解鞋带也当不起!这说明默西亚超越一切,若翰自认为连做祂的奴仆也不配。 综合反省 这段福音的重点是“见证”!作证者清楚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信仰永远只能透过见证而被唤起。洗者若翰是一个善尽职责的模范见证人,他面对一群自以为拥有判别一切见证的标准、而且反对他的强权势力,丝毫不畏惧退缩。 圣奥斯定说这些犹太当权人士:“他们期望将要来临的(默西亚),却排斥眼前的这一位(见证者)。”洗者若翰给一切基督徒立下榜样:基督徒必须为主作证,不可畏惧反对的势力,信仰必须永远具有挑战与接受挑战的能力。 本文转载自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来信吿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延伸阅读  ◎【心灵微整型】站在祭台前 ◎【依纳爵专题】圣依纳爵‧罗耀拉司铎 耶稣会会祖 节日 ◎【他方之眼】我不喜欢你们的基督教徒

【将临期专题】将临期第二主日

洗者若翰 ─ 耶稣的前驱 【福音:谷一1-8】 1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2正如先知依撒意亚书上记载的:“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预备你的道路。 3旷野中有呼号者的声音:你们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4洗者若翰便在旷野里出现,宣讲悔改的洗礼,为得罪之赦。 5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众都出来,到他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6若翰穿的是骆驼毛的衣服,腰间束的是皮带,吃的是蝗虫与野蜜。 7他宣告说:“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后来,我连俯身解他的鞋带也不配。8我以水洗你们,他却要以圣神洗你们。” 马尔谷福音的“序言” 教会在将临期第二主日,邀请信友一起聆听马尔谷福音的“序言”(谷一1-8)。这段经文中显出马尔谷高明的文学技巧,在短短几节文字的开始、中间和结尾,他以各种方式密集地提出“耶稣基督”,使人清楚看出耶稣基督是整部福音的主题,全书的内容都是环绕着这个主题发展。 马尔谷开宗明义地以“天主子耶稣基督的福音”来标示自己的作品,显示出他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接着,引用旧约先知书的话,以隐含的方式同时引出“上主”(耶稣)和祂的“使者”(前驱)。最后,报导洗者若翰公开出现以及宣讲,让若翰预言一位“更强者”将要来到,并且指出这一位超越一切,因为祂将“以圣神施洗”。 “福音” 在新约作品中,“福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马尔谷之前,保禄就已使用了“福音”一词,来称呼那托付给他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天主在祂独生子的生活、死亡和复活中对一切人所施展的救援行动(罗一1-4),是使一切相信的人得救的“天主的德能”(罗一16)。 马尔谷是历史中第一个把耶稣的工作、宣讲、生活编写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并把它称为“福音(书)”的人。他把耶稣的宣讲和行动表达成“福音”的内容,综合了两个幅度:耶稣基督自己的宣讲,以及初期教会关于耶稣基督言行的宣讲。 书的标题“天主子耶稣基督的福音”用“天主子”和“基督”(默西亚)这两个同位语,说出耶稣的真实身分。这两个头衔贯穿全书,出现在关键地方,成为全书的主轴,是了解马尔谷福音的关键线索。 救恩史 福音的一开始,首先引用了一段先知书的经文,使人明白“天主救援的福音”并非直到若翰洗者的宣讲才开始,而是旧约先知代天主发言时就已展开。耶稣基督所开始以及完成的工程,其实是救恩历史的高峰,使天主透过先知们对以色列民族(全人类)所行的释放性及教导性的救恩工程达到圆满。 马尔谷引用先知书中所提到的“使者”,当然就是指若翰洗者,而他的功能是做“天主子”的前驱,透过宣讲为天主子准备道路。在传统犹太信仰以及基督信仰中,天主子来到的时刻,就是末世开始之时,在耶稣基督身上,先知书的经文所含有的救援奥义得以完全揭露。 事实上,马尔谷合并引用了两段不同先知书的话(拉三1;依四十3),目的在于显示他所报导的耶稣事件,来自于最深的救恩历史根源。旧约中所有先知的话,都是他在福音中所要报导的事件的“预像”,因此,在耶稣身上所实现的整个救恩事件,都出自天主的计画。 洗者若翰 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就已称呼若翰为“(施)洗者”,他主要的工作地点在靠近死海北端的约但河低洼地带,和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所提到的旷野相当符合。福音经文强调若翰宣讲“悔改为得罪赦的洗礼”,所以,若翰所施行的洗礼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记号,表达可以促成罪赦的悔改。若翰有关悔改的宣讲,默认了当时的人民知道自己在天主前所犯的罪过。“悔改”的意义便是转向天主,祂时时愿意赦免罪人。 若翰的宣讲效果十分显著,马尔谷甚至将其夸大成一个盛大的“悔改运动”:“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众都出来,到他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谷一5) 若翰与厄里亚 福音作者描写若翰“穿的是骆驼毛的衣服,腰间束的是皮带,吃的是蝗虫与野蜜”(谷一6),并非仅为了显示他是一无所需的苦行者,而更是表达若翰把自己视为先知的诉求,因为,旧约中著名的先知厄里亚也是“身穿皮毛衣,腰束皮带的人”(列下一8)。犹太传统相信在末世之前,“厄里亚先知要先来重整一切”(谷 九11-13),马尔谷福音的作者认为,若翰的出现正象征这个时辰的来到。 若翰带来的讯息 在马尔谷的诠释中,若翰所施行的“水洗”指向默西亚施行的“圣神的洗礼”,后者将取代前者。马尔谷并未对“圣神的洗礼”的方式及内容多做发挥,基督徒当然可以将复活后“圣神降临”事件和这段经文联想在一起,而教会也清楚地把若翰施洗的行动,视为是基督教会圣洗圣事的预像。 若翰宣告在他之后将有一位“比他更有力量的”要来到,他要求人民悔改,正是为这位要来到的“上主”(谷一3)预备道路。虽然若翰没有说出这位“更强者”的名字,也没有给祂冠上任何头衔,却已清楚地表达出这位即将来临者的末世性和默西亚性的意义。当“更强者”来临时,洗者若翰就完成了他在救援历史中的任务了。若翰自己也期待这位世界的审判者的来临,同时也尽力在审判出现之前宣讲悔改,使人得以脱免愤怒的审判(参阅:玛三7-10;路三7-9)。 综合反省 马尔谷福音的作者以若翰的故事展开有关耶稣的宣讲和工作的叙述。根据旧约的先知,若翰即是默西亚来临之前的使者,他的使命是向以色列人民宣讲,促使他们悔改以准备迎接默西亚。他受派遣对天主子民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但是却以那“更强者”的到来为期限,这位更强者是末世性的人子,将以圣神施洗、更新一切。在整个救恩历史的幅度之下,今日的基督徒应该可以非常容易的体认出,若翰洗者的使命其实就是我们目前的使命。 本文转载自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来信吿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延伸阅读  ◎【心灵微整型】站在祭台前 ◎【依纳爵专题】圣依纳爵‧罗耀拉司铎 耶稣会会祖 节日 ◎【他方之眼】我不喜欢你们的基督教徒

【将临期专题】将临期第一主日 主将来临

默想: 进入新的礼仪年(乙年),共有四个将临期主日打头阵。这四个主日的三篇天主圣言逐步揭开“将”要来“临”的那人是谁,祂又怎样“来临”的神秘面纱。第一主日的三篇读经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圣保禄书信和马尔谷福音,这是我们在弥撒中聆听圣言的次序。这一顺序十分重要,因为指出一个基本道理:先知是基督的前驱,宗徒延续主的救世工程;先知预报的基督,是启示的高峰,祂使救恩达于圆满。 四部福音为我们记述了基督的事蹟和教导。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后,以三部对观福音作为甲、乙、丙三年弥撒读经的导航,并搭配先知书和宗徒书信,十分精彩,十分真实。若望福音不属于对观福音,多在庆节和特殊礼仪时采用,日后有机会再加以详述。 不过为了领悟、解释三篇读经的内涵,可以从任何一篇着手先讲,好能连贯、突显每主日的中心主题。以今天的三篇读经为例,如果以“祂即将来临”为主题,那么第一篇读经,依六十三至六十四的十几节经句,便是旧约天主子民渴望上主亲自来临,在充军巴比伦五十年后回国时,向上主所做的哀祷:“上主啊!愿祢把天冲破亲自降临,高山在祢面前就会融化。”这是一篇热情奔放的祈祷,以“上主!祢是我们的父”开始,再以同样的称呼收尾:“上主啊!祢是我们的父,我们只是泥土;祢是我们的陶工,我们都是祢手中的作品。”此外,这十几节经句也表达出悔罪的情怀。 再跳到谷十三33-37听听耶稣说祂如何来临:“你们要当心,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那日期什么时候来到。”马尔谷的一个特色,是把耶稣的所言所行,描述得十分生动活泼。这几节耶稣劝人的话就是如此:“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回来:或许傍晚,或许夜半,或许鸡叫时,或许天亮时;免得他突然来到,发现你们正在睡觉。”我们听惯“白天未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等成语的人,自然觉得耶稣这些话不难懂,只是还得进一步了解其中的深意,就是不仅不做亏心事,还该积极地真心爱人。日后还有欣赏马尔谷福音的机会。 最后,转到第二篇读经:格前一3-9。这封信是保禄早期书信之一,比他在51年所写的《得撒洛尼前书》稍晚一点。格林多教会是保禄建立的,活力充沛,问题也不少。正因如此,他给这教会写的四封信中保存下来的《格林多前书》及《格林多后书》二书,十分珍贵,内容也特别丰富。在表达祝福与感恩的七节经句后,保禄说:“我为基督所作的证言,在你们当中是这样的坚定,使你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出现的时候,已不缺少任何恩宠。天主必要坚强你们到底,使你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再来临的日子,无瑕可指。天主是信实的,因为你们原是蒙祂召选,为和祂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合而为一。”保禄的宣讲使福音来到格林多,这里的人坚定地接受了耶稣。 扼要地介绍过本主日的三篇读经后,在这新礼仪年的开始,略谈圣经《新约》与《旧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整个礼仪年主日和庆节读经的安排,第一篇大多采自《旧约》的事实。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来,我公教会的读经指南先是《启示宪章》(Dei Verbum 1965 DV),后有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上主的话语》宗座劝谕(Verbum Domini 2010 VD)。二者相隔四十五年,却前后呼应,绘出一幅悠游于天主圣言的美丽画面。宪章的六项指点:启示的本质、传递和解释(前三章),圣经的《新约》、《旧约》和在教会中的角色(后三章),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由启示到圣经,再到教会;第4章讲旧约圣经时,肯定犹太人圣经是新约的根源。 至于《上主的话语》宗座劝谕是第12届世界主教会议(2008年)的成果。神学家教宗拉辛格执笔,内容丰富,说理清楚。引言与结论外,分三大部分陈述:天主发言,人的回应;圣言在教会中;圣言传给世界。在第一部分讲“天主圣言”时,用两个号码(40-41)谈论“新约与旧约的关系”。其中有些重要的肯定,例如“新约本身明认旧约是天主圣言,因而接纳犹太人圣经的权威。”(建议10)“我们肯定纳匝肋人耶稣是犹太人,圣地是教会的故乡”(建议52)“基督宗教的根源来自旧约,基督宗教仍继续由这些根源汲取滋养。”“新约肯定自己与旧约一致,并宣告在基督的生活、死亡和复活中,犹太人圣经得到最完满的应验。” “但必须注意,圣经应验的概念是十分复杂的,它有三个特点:《新约》与《旧约》有基本的连贯性(continuity)、中断性(discontinuity),和一方面应验另一方面超越(fulfillment and transcendence)的特性。基督的奥蹟与旧约的祭祀,在目的上一脉相承,然而却以很不同的方式实现,而与一系列的先知预告相吻合,这样,出人意外地达至圆满。《旧约》在其制度与先知特性之间,充满了张力。就是说,基督的逾越奥蹟,与《旧约》的先知预言和预象,以一种出乎人意料的方式,完全符合,但与旧约的制度却显然有别。”上述“圣经应验”的三个特点,是很有用的提示:连贯,中断,应验又超越三个说法都是对的,但是要懂得正确,更该用得恰当(VD40)。 “这些思考显示《旧约》对基督徒无可取代的重要性,同时亦道出以基督为中心之诠释方法的新颖。教会由宗徒时代始,在其生活的传统中,就以预象(Typology)的解释,强调天主的计画,在新旧约之中的一致性。这进程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圣经有关事件的固定部分,涉及全部圣经。预象法“在旧约的天主工程中,使人认出时期圆满时,天主在祂降生成人的圣子身上所完成的一切”(天主教教理128号)。所以,基督徒是在死而复活的基督光照下阅读旧约……旧约仍保持吾主亲自、重新肯定的固有启示价值(参阅谷十二29-31)。因此,“也要在旧约的光照下读新约。初期基督徒的教理讲授,经常引用旧约。”(参阅格前五6-8,十1-11)(天主教教理129) 圣奥思定的名言美妙地说出新旧约之间的关连:“新约隐藏在旧约里,旧约显露于新约中”。“因此,在牧民与学术界中,必须清楚表达出新旧约之间的紧密关系,谨记圣大额我略所说的:“旧约所许诺的,新约使之成为可见的事实;前者所暗示的,后者把它摆在眼前。因此,旧约是新约的预言,而旧约最佳的注释,就是新约。”(厄则克耳讲道词,PL76,836B)”(VD41)《上主的话语(VD)》劝谕中的这两段话,把《启示宪章》(DV)第四章对于旧约的肯定说得更明确,更清晰。 新礼仪年之始的将临期主日弥撒读经,是很好的例证。四个主日的读经一,三篇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一篇选自《撒慕尔纪下》,都是出自旧约,的确与后面的书信和福音,搭配得很生动且有深度。 反省与行动: 我深信主耶稣是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吗?我如何时时保持警醒,以迎接主耶稣再次的来临?我了解将临期的意义吗?我如何善度将临期? 祷文: 请为天主子民祈祷。在新的礼仪年的开始,主耶稣提醒我们要警醒,等候祂的来临。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赐每一位基督信徒,都能善度将临期,以纪念基督的降生成人,迎接祂的再度来临。礼仪歌曲:苏开仪老师建议 本文转载自天主教辅仁大学神学院礼仪研究中心 ※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来信吿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延伸阅读  ◎【心灵微整型】站在祭台前 ◎【依纳爵专题】圣依纳爵‧罗耀拉司铎 耶稣会会祖 节日 ◎【他方之眼】我不喜欢你们的基督教徒

【新闻】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安息主怀

华东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鲁贤 【天亚社.中国上海讯】华东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鲁贤(圣名类斯)于四月廿七日下午二时四十六分因胰腺癌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长期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金主教,去年圣诞节开始因健康急转直下而住院,近月来更屡次传出病情危殆的消息。 金主教一直是中梵双方均重视的教会领袖。法国记者多里安.马洛维奇(Dorian Malovic)于二零零六年为这位耶稣会士出版的传记,以《Le Pape Jaune》(黄皮肤的教宗)为题,可见一斑。 金主教零七年接受《大西洋》周刊访问时说:“梵蒂冈认为我为教廷所做的不够,中方却认为我为梵蒂冈做得太多,真的很难满足双方。” 上世纪中叶,中国大陆教会因政治动荡而与教廷及普世教会中断来往。直至七十年代末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后,金主教游说当局容许信众恢复在弥撒中为教宗祈祷,并使上海成为国内最早推动中文弥撒的教区。 金主教虽然缺席二零一零年召开的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依然获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名誉主席。今年二月,他再次获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一届委员,成为九位天主教代表之一。 在中国教会内,金主教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有天主教徒批评他是中梵之间的投机者。 金主教一九一六年生于上海,幼年丧亲。他三二年进入修院,六年后加入耶稣会,到四五年晋铎。两年后,他被派往国外进修神学,五零年在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考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当时共产党已开始统治中国大陆。 随着政府陆续拘捕并驱逐外籍传教士,自五一年起,当时的金神父出任徐汇总修院的代院长、耶稣会上海区代会长及中国耶稣会代巡阅使。 在中共当局五五年打击龚品梅枢机“反革命集团”的“九八事件”中,金神父与数百名神职人员及教友先后被捕。他被判入狱及劳动改造三十年,因通晓五国语言后期被安排在公安部辖下的翻译机构担任翻译员。他与公安的连系因而在教友间引起猜忌,被指控涉嫌在教难期间出卖其他神职人员。 他八二年获释后成为上海佘山修院的创院院长,修院迄今为华东地区培育逾四百名神父,其中约有十六、七人成为了主教。 八五年,他与李思德神父两人在没有宗座批准下同时接受祝圣为上海教区助理主教。三年后张家树主教去世,由金主教继任为上海教区公开团体的首牧,李主教则由金主教聘为教区顾问。 直至二零零四年,金主教获教廷认可为上海教区的助理主教。 上海是中国天主教会的重要教区之一,金主教的离世使当地公开教会团体接班人问题悬而未决。 二零零五年,金主教祝圣原籍山东的邢文之神父为辅理主教。但邢主教自一一年末再没有公开露面。据香港教区圣神研究中心出版的《鼎》二零一三年春季号资料显示,邢主教于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辞职。然而,有关资料未有指出教廷是否已接纳他的辞呈。 金主教于去年七月祝圣马达钦神父为辅理主教。但马主教在晋牧礼上公开宣布不再担任爱国会的任何职务后,被限制在佘山修院内,并于十二月被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撤销其“助理主教”的任命书。 在限制行动自由期间,马主教几乎每天都在微博上分享每日圣言反思。教会消息人士指出,马主教两周前已被安排离开修院去学习两个月,估计这可能与五月圣母月佘山的朝圣高峰期有关。 金主教生前与多国的政治和宗教领袖有交情,零五年曾与另外三位大陆主教获教宗本笃十六世邀请出席世界主教会议,但最终不获中方允准没有成行。 上海约有十五万教友,公开团体有八十多名神父和八十六位修女在逾一百四十个堂点服务。 九十四岁的范忠良主教是教廷认可的上海教区首牧。这位耶稣会士负责牧养“地下”团体,长期受到政府监视,近年健康正逐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