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與我 – 第六章 想像力與祈禱

天主與我 God and You
— Prayer as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天主與我天主與我 God and You
—Prayer as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威廉‧貝瑞,耶穌會士 著
William A. Barry, S.J.
楊黎芳 譯
光啟出版

 

  

第六章 想像力與祈禱

本章將進一步探討祈禱中的想像力與幻想的問題。在靈修史上,有兩個主要的祈禱方式。一種是強調不要有圖像,安靜的祈禱。在這個時代,此方法的最好例証是運用心禱,這方面最有名的教師之一是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史賓賽城(Spencer)聖若瑟修道院(St. Joseph’s Abbey)熙篤會(Cistercian)的潘尼頓(Basil Pennington)修士。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讓我們有機會接觸生命中心的奧祕,亦即所謂的天主。另一個祈禱方式的最佳例証則是耶穌會的傳統方法,鼓勵大家在祈禱中盡量運用各種官能:感覺能力、想像力、智力及意志。因為筆者最熟悉這方法,所以本書一再強調在祈禱中運用感覺能力與想像力;不過,這並不表示此方法放諸四海皆準。兩種祈禱方式均淵遠流長、歷史悠久,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兩種方法都能幫助他們與天主相遇,只不過某些人的個性也許會比較喜歡這一種,而其他人則喜歡另一種,但在此我無意把某種個性的人歸類為適合某種祈禱方式。我鼓勵大家用各種方法來與生活的天主相遇,因為方法只是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而已。一旦達到了與天主相遇的目的,再來就由關係本身來接管這事。

運用想像力來與天主相遇,這方法對很多人而言都大有助益;可是對於使用想像力這事,我們有幾句話要說。在第三章裡,我們曾提到一個人要怎樣運用想像力來默觀聖經(特別是福音)。我們讓福音中一段場景的字句像一首詩、一本小說那樣觸發我們的想像力,並求天主在這樣的過程中顯示祂自己。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就是場景中的一員。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我們會認同福音中各種不同的角色。例如:當我們不知所措、感到前途茫然時,我們會認同《馬爾谷福音》第十章的盲丐巴爾提買,即使很多人斥責他,他還是大聲叫喊:「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斥責之聲也許在我們內心,想要告訴我們祈禱是徒勞無功的事。然後,我們也要像盲丐巴爾提買一樣大聲叫喊,並在內心深處聽到耶穌說:「你願意我為你做什麼事?」我們會回答說:「師傅,請讓我看見,讓我看見前面的路。」之後,我們可以向他盡情傾訴心中的痛苦。

有時候,我們會訝異於自己對福音場景的反應。例如:有一個人讀到《馬爾谷福音》第三章,「隨後,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他們便來到他面前。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谷三13│15)。他越看越生氣,可是又不明白原因何在。所以,他求天主讓他了解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天主的光照下,他漸漸了解到,基督徒沒有權力選擇自己想要的同伴。於是,他明白他是在氣和他共同生活的那些基督徒。這些恨意悄悄地滋長,一直影響著他的幸福和工作效率。有了這樣的領悟後,他對周遭的人就不再那麼冷淡,他也祈求耶穌幫助他,讓他看待自己的夥伴如同耶穌看待門徒一樣。

另一個例子是:當人們讀到耶穌在最後的晚餐裡為門徒洗腳時,他們往往難以想像,要讓耶穌為自己洗腳有多麼困難。現在當他們退卻時,他們才明白伯鐸當時的反應,在這之前他們一直感到不解。當他們想到自己的反應並請求天主光照後,他們才開始覺察到:自己真正的過犯是不願接受耶穌的寬恕,不願相信自己是被基督所愛的、自己是討人喜歡的。

我們的想像能力因人而異,有的人想像力之好,像是在腦海中創作出一部彩色電影一般,能夠把整個福音的場景彩色化、視覺化,宛若身歷其境。另一些人的聽覺想像力很豐富,所以福音中的對話會很生動地縈繞在他們的腦海和心中。還有一些像我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看到或聽到些什麼,但卻感受到整個故事和其中角色的內在,這很難以筆墨來形容。最後一種人常常很羨慕別人,當他們聽到別人那麼生動地描述時,不禁會對自己「缺乏想像力」感到十分氣餒。其實人人都有想像力,當你聽到別人描述槌子釘到他的大姆指時,你也會不自覺地縮了一下,那就表示你也是有想像力的;如果你很喜歡一則精采的故事,那麼你也是有想像力的人。大家的想像力都各有不同;我們要讓天主來運用我們所有的,而不是在那裡悲嘆我們所沒有的。

我再建議幾個運用想像力的方法,以幫助我們愈加意識到與天主的關係。當人們重溫往事、回顧互相認識的歷程時,往往能增進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比方說,一家人總是喜歡在一起看舊照片,回憶往日的美好時光,大夥兒開懷大笑,重新燃起昔日溫情。這種情感把家人緊密地繫在一起,即使這樣的回憶有時也會勾起過去的痛苦時刻。我們可以說,我們過去和他人所建立的親密關係,塑造我們成為今日的自己。當我們對丈夫、妻子、多年的知心好友說:「是你造就了今日的我」,這句話的確再真實不過了。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也有一段發展歷程,但大部分都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唯有天主明白全部的來龍去脈。那我們要怎麼樣來分享至少其中的某些部分呢?

在此提供一個曾經幫助過許多人的方法。找一個安靜的時刻,回想一下天主的臨在,然後求祂告訴你,祂如何出現在你的生命當中,讓你看到你個人得到救贖的過程。回想一下從孩提時代開始去過的地方、認識的人,這地方或許是你的家鄉,這個人或許就是你的父母之一,讓這些形象和想法來去自如,而不要用你的意識去操控它們。例如,如果有一大堆的回憶圍繞著你父親,那就不要刻意轉移到對你母親的回憶。只要相信住在你內的天主聖神,祂會引導這些形象和記憶,讓你了解祂一直在你的生命當中與你同在。當你想和天主談話時,就可以像和家人一起看家庭相簿時那樣,和祂隨意交談。另一個方式是開始回想你上小學的時候,也是照著同樣的流程去做。如此進行幾天或幾週後,你就會回想起這一生所有的經歷,此刻再來看《聖詠》第一三九篇,或許你會有全新的感受:

造成了我的五臟六腑,

在我的母胎中締結了我,

我讚美,因我被造,驚奇神奧,

的工作,千奇萬妙!

我的生命,全知曉(詠一三九13│14)。

再向大家建議另一種運用想像力的方法,此法對我也非常有用。閉上雙眼,舒服地坐著,盡量放輕鬆,做幾個深呼吸,留意你的吸氣和吐氣。注意你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從頭到腳,一個部位接一個部位。然後,想像自己站在長廊上,遠望著另一端一扇關閉的門。你慢慢地朝著這扇門走過去,當你走近一看時,發現門上有個名字,那竟然是你的名字。這是你的房間,唯有你有鑰匙可以進入。你打開門走進去,再把身後的門關上。這是怎樣的一個房間呢?你會如何佈置?你可以隨意想像。舒適地坐在裡面,好好享受一番。這時你聽到敲門聲,你前去應門,開門一看,原來是耶穌基督。他問你可不可以進去。你要讓他進來嗎?如果你邀請他進來,那麼你會坐下、站著,還是用其他的姿勢呢?你想要和他說些什麼話或問他一些什麼問題呢?你就和他一起坐著,不管多久都好。當離開的時候到了,你可以告訴他你要離去,你也可以邀他與你同行,或者你可以請他離去,這樣你就能有幾分鐘的時間獨處。當你準備好要離去時,請把身後的門關上,步上這段長廊,然後漸漸地再度知覺你的身體、你的呼吸,接著睜開雙眼。這段祈禱的美妙之處和其功用在於,人們可以運用想像力構思一個房間,隨時邀請耶穌進來。

有些人天生就擁有豐富、生動、富創意的想像力,他們讓天主運用這項天賦,當做與天主相聯繫的一個管道。我認識一位婦人,她在假期裡與耶穌做了一次很好的避靜,她對耶穌傾訴心曲,向耶穌請教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在祈禱中,她有時想像自己是在戶外,有時則想像自己就在壁爐邊。避靜即將結束時,耶穌走回了城市,她知道他是在告訴她,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會與她同在。有位男士與耶穌一同去露營,在露營的過程中,他花了很長的時間祈禱,於是他們逐漸相聯繫,也就是說他願意把自己交託給耶穌,向耶穌傾訴自己的心事。某些人則會運用福音中的事件,創造出一些完整的故事。有位婦人鉅細靡遺地想像出生動的場景,一路追隨耶穌走過苦路,甚至當耶穌跌倒時,她還扶他一把;當衛兵威脅她、要把她趕走時,她仍緊緊站在耶穌身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她追隨耶穌。

當我們在祈禱中以各種方法來運用想像力時,我們知道所發生的事都是我們自己的產物,都是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而產生的。我們要怎樣才能確信,這整件事不只是個白日夢(而我們卻虔誠地稱之為祈禱)呢?我的第一項回答是:要信任傳統。天主曾經運用過好幾位聖人的想像力,像是聖依納爵.羅耀拉、聖方濟.薩威和聖麗達.安蘭閣(Margaret Mary Alacoque)等,吸引他們和祂發展出一種很深刻的親密友誼。再來,我要說的就是我們需要分辨,可是分辨並非意謂去懷疑我們的人性,而是要信任天主使我們成為美好。依納爵在其分辨規則裡,一開始就提到,為那些尋求天主的人而言,天主臨在的記號是我們會有一些正面的感覺:溫和、平安、很有自信。假如我們的想像力帶出這些正面的情感,同時增加了我們的信德、望德與愛德,渴望更加認識天主與耶穌基督,那麼我們就要相信,這是天主在使用我們的想像力,為了要達成祂的目的,也為了我們的益處。對這種祈禱的懷疑可以視之為一種試探,尤其是我們的懷疑與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時。換言之,當懷疑和問題只是不斷困擾人心,卻沒有導向更新更好的祈禱方式時,那就是試探。

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Moore)的名著《在內懷此心意》( Let This Mind Be in You),其要旨在於人若否認人心的善與對天主的渴望,這就是犯罪;換言之,這等於否認天主創造性的愛,這樣的愛使我們成為親切和善的人。當然,我們也可能欺騙自己,但若想確認我們不是在自欺欺人,那麼最好的方式是開始懷疑我們所感受、想像、思考和渴求的事物,其中是否有哪些地方不對勁,或者走錯了方向。

們若能和他人討論我們的祈禱,這也會對我們的分辨大有助益。在之後的篇章裡,我會多講一些有關靈修輔導的事。至於現在,我們只須知道,我們若能找到一個樂於傾聽的人,並向他述說自己的祈禱生活,這將幫助我們對自己的祈禱方向更有信心。光是向別人講述我們在祈禱中所發生的事,就足以使我們更加意識到與天主的關係,並對天主所給予的賞賜加倍地感激,即使別人只不過是同情地傾聽我們而已。我們往往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受到天主的帶領,又在哪些地方誤入歧途。如果傾聽者還能提出幾個考慮縝密的問題、給我們一些明智的意見,那就更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祈禱是導向與天主更加親密這個模式,也就是天主與人打交道的模式,縱然每個人都是這模式獨一無二的範例。

本章的目的在鼓勵大家用各種方法來與生活中的天主相遇。傳統上,想像力可以幫我們一個大忙。如果你就是運用想像力來祈禱的人,那麼你要相信這是天主給你的一項恩賜,為要幫助你更加認識天主。

第五章天主與我第七章